現在大家看到的都是一堆利空消息,譬如聯準會升升不息引動外資一路賣不停、美元指數走強、新台幣貶值等,但就歷史經驗來看,當新台幣貶到一定程度後,對出口導向的科技業將帶來豐厚收益,隨著時間演進,未來在景氣下行時將帶來正面助力及提供有利支撐。
【個股推薦】鴻海(2317),主要利基題材有:
(1)營收表現亮眼,外資力挺:上半年EPS 4.52元,年增8.1%,八月合併營收4489.06億元,雖月減5.51%,仍年成長12.21%,改寫同期新高,累計前八月合併營收3.84兆元,年成長9.21%,續創同期新高。
公司表示,跟去年同期比較,四大產品皆為正成長,其中「雲端網路」、「電腦終端」及「元件及其他產品」達雙位數成長,「消費智能」產品較去年顯著成長。電腦終端產品受惠六月新品發布,再加上鴻海供應鏈管理優勢,可以穩固較多零組件,營收呈雙位數成長。
展望後市,鴻海對第三季展望維持審慎樂觀看法,但仍需密切關注通膨後續發展,全年展望預期表現從原先的持平調升為成長,下半年有機會優於上半年。
美系外資表示,鴻海第二季營收年增率超出預期,隨著營收規模擴大推動毛利率達6.39%,再攀新高,第二季每股獲利達2.4元,季增13.2%,由於營收表現強勁,加上受惠蘋果i14新機拉貨啟動,鴻海今年營收成長估自先前的持平調升至成長4-15%,第三季營收展望估約為持平或年增4-15%,顯示整體業務訂單需求持續,尤其是雲端伺服器和iPhone組裝。
美系外資認為,鴻海今年營收在逆風中維持成長,主要來自於穩健的營運執行力、全球生產布局和市占率持續成長。日系外資預估受惠產品結構改善、內部優化和需求復甦,看好鴻海今、明兩年營業利益將成長12-19%,且電動車業務將帶來潛在調升空間,尚未納入預估內,目前股價本益比估值具吸引力。
(2)七大優勢抗逆風,今年成長優預期:發言人巫俊毅表示,集團擁有強大的七大競爭優勢,包括擁有領先且敏捷的開發設計能力、堅實的一線客戶夥伴關係、龐大的規模與量產能力、領頭且多元的全球布局、垂直整合與供應鏈管理優勢、五十年的管理經驗與執行力,以及穩定的獲利能力與現金流等,第二季及上半年營收在逆風中仍顯著成長,表現優於預期,在電腦終端產品展望調升下,今年營收成長可望優於原先的持平預期。同時,鴻海鎖定電動車、數位醫療、機器人等三大產業發展,強化人工智慧、半導體、B5G次世代通訊等三大核心技術,積極布局「3+3」新事業力拚轉型,針對電動車,目標至2025年市占率達5%、營收規模達一兆元,且每年出貨量達50~75萬輛。
半導體方面,鴻海目標透過自有設計半導體,及自有與外包產能彈性運用,提供電動車與資通訊客戶不缺料半導體方案,聚焦自有車用關鍵IC量產、自有車用小IC涵蓋九成規格、車用小IC足量不缺料供應等三大方向布局,其中,鴻海車用八吋、六吋晶圓廠及自有六吋碳化矽(SiC)晶圓廠均目標明年量產,開始投產車載充電器用SiC,車用微處理器(MCU)及電源管理IC、自駕光達(OPA LiDAR)、逆變器用SiC模組等則目標2024年量產,巫俊毅表示,上述計畫目前均按計畫進行中。
B5G次世代通訊方面,巫俊毅指出,在鴻海研究院統籌設計下,已正式投入低軌衛星領域研發,包括LEO衛星通訊酬載自主研發、自建地面接收站,相關計畫及進展預計將於10月18日舉辦的第三屆2022鴻海科技日中揭露。
【操作建議】「低接不追高」,短期受制於盤勢及外資調節動作不斷,股價再度震盪拉回,不過,預期下檔於季線及頸線支撐104元附近具強力支撐,逢低仍可留意,配合產業前景持續看俏,法人大戶仍是正向偏多,只要能夠再度站上十日線及月線之上轉強,隨時有再創新高機會(※基本面資料若有異動,依公開資訊觀測站最新訊息為主)。基於風險考量,設好停損停利(詳見附圖說明)。 #
2022.09.21收盤價(元) |
市值(億元) |
本益比(倍) |
股價淨值比 |
停利價(元) |
停損價(元) |
107 |
14833.4 |
9.8 |
1.07 |
140 |
99 |
陳學進 顧問
新伺服器平台用量增,推升ABF載板單價
倫元投顧 APP活動